細菌性陰道病具有傳染性,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該病由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衡導致,致病菌過度繁殖時可能通過性行為傳染給伴侶。
1、傳播途徑與高危因素:
性接觸是主要傳播方式,無保護性行為會顯著增加傳染風險。頻繁更換性伴侶、陰道灌洗等行為可能破壞微生態平衡,誘發疾病或加重傳播概率。共用浴巾、坐便器等間接接觸傳播概率較低,但仍需注意個人衛生。
2、癥狀識別與診斷:
典型表現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魚腥味,外陰瘙癢或灼熱感較輕。需通過婦科檢查及分泌物化驗確診,需與滴蟲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鑒別。男性感染者通常無癥狀,但可能成為隱性傳染源。
3、治療與預防措施:
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菌藥物可有效治療,需遵醫囑完成療程。治療期間避免性接觸,性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日常應選擇棉質內褲,避免過度清潔陰道,維持酸性環境有助于預防復發。
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減少復發風險。飲食上可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限制高糖食物攝入。游泳后及時更換泳衣,月經期勤換衛生巾。若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伴侶同治是阻斷傳染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