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哮喘的診斷需結合臨床癥狀、過敏原檢測及肺功能檢查,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支氣管激發試驗和呼氣峰流速監測。
1、病史采集:
詳細詢問發作性喘息、胸悶或咳嗽癥狀與接觸過敏原如塵螨、花粉的時間關聯性,了解家族過敏史及個人特應性體質。典型表現為夜間或清晨加重的可逆性氣流受限,癥狀緩解后肺功能可恢復正常。
2、皮膚點刺試驗:
在前臂皮膚滴注常見過敏原提取液后點刺,15-20分鐘觀察風團反應。該方法能快速篩查塵螨、霉菌、寵物皮屑等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結果需結合臨床癥狀判斷其致病性。
3、血清IgE檢測:
通過化學發光法測定血液中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適用于皮膚試驗禁忌者如嚴重濕疹患者。檢測范圍涵蓋食物性、吸入性過敏原共20-30種,數值越高提示過敏可能性越大。
4、支氣管激發試驗:
在控制環境下讓患者吸入乙酰甲膽堿或過敏原提取物,監測FEV1下降≥20%為陽性。該檢查能直接證實氣道高反應性,但需在肺功能正常且無癥狀期進行,嚴重哮喘發作期禁用。
5、呼氣峰流速監測:
患者每日早晚用峰流速儀測量最大呼氣流量,記錄2-4周數據。晝夜變異率>20%或治療后改善>15%支持哮喘診斷,適用于兒童及家庭病情監測。
確診后建議保持居住環境清潔,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可進行游泳、太極等增強呼吸肌功能的運動,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急性發作時需立即使用醫生處方的支氣管擴張劑,并定期復查調整控制藥物方案。合并過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治療上呼吸道癥狀,減少鼻后滴漏誘發的氣道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