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反彈、靶器官損傷等風險,通常由自主減藥、藥物副作用、經濟因素、治療認知不足、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引起。
1、血壓反彈:
突然停用降壓藥物可能引發血壓快速回升,收縮壓和舒張壓可能在數日內恢復至服藥前水平甚至更高。血壓波動增加血管內皮損傷風險,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頭痛、眩暈等不適癥狀。
2、靶器官損害:
長期未控制的血壓與心肌肥厚、腎功能減退、視網膜病變等靶器官損害密切相關。停藥后持續高血壓狀態可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增加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風險。
3、藥物依賴中斷:
部分降壓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突然停用可能引發反跳性高血壓或心悸。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需逐步減量,避免因血藥濃度驟降導致血壓失控。
4、治療認知不足:
患者對高血壓需長期治療的特性缺乏認識,誤將癥狀緩解等同于治愈。部分人群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經濟負擔自行停藥,實際可能增加后續醫療成本。
5、合并疾病惡化: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慢性腎病等患者停藥可能加速原發病進展。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類藥物兼具器官保護作用,中斷治療可能影響血糖控制或腎功能。
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規范用藥,配合低鈉飲食、有氧運動及定期血壓監測。推薦采用DASH飲食模式,每日鈉攝入量控制在1500mg以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血壓穩定期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調整藥物方案,避免自行增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