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長皰疹通常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接觸性皮炎、濕疹或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1、單純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可能導致手臂出現群集性小水皰,伴有灼熱或刺痛感。病毒通過皮膚破損處侵入,免疫力下降時易復發。治療以抗病毒藥物為主,如阿昔洛韋、泛昔洛韋,同時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
2、帶狀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可引起沿神經分布的帶狀皰疹,表現為單側手臂成簇水皰伴劇烈疼痛。50歲以上人群風險較高,早期使用伐昔洛韋等藥物可縮短病程,神經痛明顯時可配合鎮痛治療。
3、接觸性皮炎:
接觸有毒植物、化學物質或金屬制品可能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炎,表現為紅斑、水皰伴瘙癢。常見致敏原包括鎳制品、染發劑或清潔劑。需立即脫離過敏原,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時口服抗組胺藥。
4、濕疹:
特應性皮炎或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時,手臂屈側可能出現滲出性皰疹樣皮疹。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相關,需避免搔抓,使用尿素軟膏修復皮膚,急性期可用硼酸溶液濕敷緩解滲出。
5、過敏反應:
食物、藥物或昆蟲叮咬可能導致過敏性皰疹,常伴有全身性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需識別并避免過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等抗過敏藥物,嚴重過敏反應需及時就醫處理。
保持手臂皮膚清潔透氣,避免過度搔抓或摩擦患處。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刺激,皰疹未愈合時暫緩使用沐浴露。飲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海鮮等發物,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皮膚修復。若皰疹持續擴散、出現膿液或發熱,需及時皮膚科就診排除嚴重感染。日常注意增強免疫力,規律作息,壓力過大可能誘發病毒性皰疹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