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咬性皮炎可通過局部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預防感染和就醫評估等方式治療。蟲咬性皮炎通常由蚊蟲叮咬、過敏反應、繼發感染、個體敏感性和環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
被叮咬后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處,每次10-15分鐘,可緩解瘙癢和腫脹。冷敷能收縮血管,減少炎癥介質釋放,適用于早期紅腫明顯的皮損。避免直接冰塊接觸皮膚,需用干凈毛巾包裹。冷敷后保持皮膚干燥,防止凍傷。
2、外用藥物:
瘙癢明顯時可選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或氫化可的松軟膏等外用制劑。糖皮質激素藥膏能減輕局部炎癥反應,每日薄涂1-2次,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合并感染跡象時可聯用莫匹羅星軟膏。兒童及面部皮損建議選擇弱效激素。
3、口服抗組胺藥:
嚴重過敏者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組胺藥,能阻斷組胺受體緩解瘙癢。夜間瘙癢影響睡眠時可選用含鎮靜作用的苯海拉明。用藥期間避免駕駛或高空作業,青光眼患者需謹慎使用。
4、預防感染:
避免搔抓導致皮膚破損,修剪指甲并保持清潔。已出現膿皰或滲液時,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抗生素軟膏。繼發細菌感染表現為疼痛加劇、黃色結痂或發熱,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5、就醫評估:
出現全身皮疹、呼吸困難、面部腫脹等嚴重過敏反應需急診處理。持續1周未愈、皮損擴散或伴淋巴結腫痛時,需排除疥瘡、丘疹性蕁麻疹等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嬰幼兒及孕期患者建議盡早就診。
預防蟲咬性皮炎需做好環境管理,使用蚊帳、驅蚊液等物理防護措施,戶外活動穿淺色長袖衣物。易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接觸花草密集區域,家中定期除螨。飲食上減少海鮮、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攝入,補充維生素C和鈣劑可能降低過敏反應。保持皮膚屏障完整,沐浴后及時涂抹保濕霜,避免使用刺激性洗護用品。出現皮損后記錄可能的致敏昆蟲種類,為后續預防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