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出血多數情況下可以自愈。結膜下出血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由微小血管破裂引起,血液積聚在結膜與鞏膜之間,呈現鮮紅色片狀,7-14天可自行吸收。
一、生理性因素導致的眼球出血:
劇烈咳嗽、打噴嚏、嘔吐或用力排便等動作可能引發腹壓驟增,導致結膜毛細血管破裂。此類出血范圍較小,無視力下降或疼痛感,無需特殊處理。建議避免揉眼,48小時內冷敷可減少滲血,后期熱敷促進吸收。高血壓患者需監測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二、病理性因素需警惕:
反復出血可能與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病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頭暈、皮下瘀斑等癥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出血需通過眼底熒光造影確診,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如雷珠單抗可抑制新生血管。血液病患者需完善凝血功能檢查,維生素K缺乏者可補充維生素K1制劑。
日常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視疲勞。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鮮棗,維生素K豐富的菠菜、羽衣甘藍。出血期間暫停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兩周未吸收或伴隨視力模糊需眼科裂隙燈檢查,排除角膜炎、青光眼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