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癌可通過臨床癥狀結合醫學檢查進行判斷。早期癥狀可能包括異常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或性交疼痛,但需專業檢查確診。
一、臨床癥狀觀察:
陰道癌早期可能表現為接觸性出血,即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出血。非經期出血、絕經后出血需特別警惕。部分患者會出現水樣或血性分泌物,伴有異味。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下腹墜痛、排尿不適或直腸壓迫感。需注意這些癥狀也可能與其他婦科疾病重疊,不能僅憑癥狀確診。
二、醫學檢查手段:
婦科檢查是首要步驟,醫生通過窺器觀察陰道壁是否有潰瘍、結節等異常。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可篩查癌前病變。陰道鏡檢查能放大觀察可疑區域并定位活檢。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核磁共振有助于判斷腫瘤范圍。病理檢查是確診金標準,通過活檢組織明確腫瘤類型和分化程度。
三、高危因素評估:
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是主要危險因素,尤其16、18型。長期陰道炎癥刺激、盆腔放射治療史可能增加風險。免疫抑制狀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需加強篩查。有宮頸癌或外陰癌病史者更易繼發陰道癌。吸煙會顯著提升患病概率,需定期婦科隨訪。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穿透氣棉質內褲并勤換洗。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推薦瑜伽、游泳等低沖擊運動。飲食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富含維生素A/C食物攝入,限制高脂高糖飲食。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延誤診斷。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婦科檢查,高危人群可縮短篩查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