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產后可通過休息調養、預防感染、觀察出血、心理疏導、定期復查等方式促進恢復。引產可能由胚胎異常、母體疾病、意外妊娠、藥物影響、外傷等因素引起。
1、休息調養:
術后需臥床24小時,避免體力活動1周,保持睡眠充足。子宮收縮疼痛時可熱敷下腹部,兩周內禁止提重物或劇烈運動。房間保持通風但避免直吹冷風,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
2、預防感染:
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2次,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術后1個月內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衛生巾每4小時更換。出現發熱、分泌物異味需及時就醫,可遵醫囑服用頭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3、觀察出血:
陰道出血通常持續7-10天,出血量應少于月經期。突然出血增多或排出大血塊提示宮腔殘留,伴隨下腹墜痛需超聲檢查。可服用益母草顆粒促進子宮收縮,出血超15天需排除胎盤殘留。
4、心理疏導:
60%女性術后出現情緒低落,可通過傾訴、寫日記釋放壓力。與伴侶共同參與心理咨詢,短期服用帕羅西汀等藥物改善睡眠障礙。參加支持小組或正念訓練有助于緩解愧疚感。
5、定期復查:
術后7天復查B超確認宮腔清潔,血HCG水平應每周下降50%。月經恢復前需避孕,推薦短效避孕藥優思明或避孕套。3個月后評估子宮內膜厚度,計劃再次妊娠前需TORCH篩查。
飲食選擇高鐵食物如豬肝、菠菜,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每日飲用紅糖姜茶暖宮。恢復期避免生冷辛辣,每周3次快走改善循環。6個月內嚴格避孕,再次妊娠建議間隔12個月以上。出現持續頭痛、視力模糊需警惕垂體功能異常,哺乳期女性需回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