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可能由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疾病、肌肉失衡、創傷后遺癥、特發性原因等引起。
1、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是高弓足的重要病因,約60%-80%病例存在家族史。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足部骨骼、肌肉或韌帶發育異常,常見于Charcot-Marie-Tooth病等遺傳性神經病變。此類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出現足弓異常增高,可能伴隨跟腱攣縮或爪形趾。早期穿戴矯形鞋墊可延緩進展,嚴重者需手術矯正。
2、神經系統疾病:
腦癱、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會導致足部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脛骨前肌無力而腓腸肌過度收縮。這種神經源性高弓足常伴有步態不穩、足底壓力分布異常,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或應力性骨折。需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明確病因,結合物理治療和神經康復訓練改善癥狀。
3、肌肉失衡:
足部內在肌與外在肌力量失調是常見誘因,如脛骨后肌過度緊張或腓骨長肌無力。這種失衡可能源于長期穿不合腳鞋子、運動損傷或不良步態習慣。患者常見足趾屈曲畸形和踝關節活動受限,定制生物力學鞋墊配合足底筋膜拉伸能有效緩解癥狀。
4、創傷后遺癥:
足踝部嚴重骨折、韌帶損傷或燒傷后瘢痕攣縮可能導致繼發性高弓足。創傷后足部力學結構改變會引發代償性足弓增高,常見距下關節僵硬和前足負重疼痛。需通過CT三維重建評估骨性結構,創傷后6個月內進行關節松動術可預防畸形加重。
5、特發性原因:
約15%-20%高弓足無法明確病因,稱為特發性高弓足。這類患者足弓進行性增高但無神經肌肉病變,可能與生長發育期足部負荷異常有關。表現為青少年期隱匿起病,成年后畸形穩定,輕度者可通過足弓支撐墊改善,重度畸形需行跟骨截骨術。
高弓足患者日常應選擇寬楦頭、足弓支撐良好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平底鞋。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維持足踝活動度,每日進行足底筋膜滾壓和跟腱拉伸練習。飲食需保證充足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控制體重以減輕足部負荷。定期進行足底壓力檢測,出現行走疼痛或足部畸形加重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