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磨牙可能改變臉型。頻繁的磨牙動作會導致咀嚼肌過度發達,進而影響面部輪廓,但具體變化因人而異。
磨牙癥分為夜間磨牙和白天緊咬牙兩種類型,長期持續可能引發面部形態改變。夜間磨牙因無意識狀態下持續用力,更容易造成肌肉肥大。咀嚼肌群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會使肌肉體積增大,尤其影響下頜角區域的線條,可能形成方形臉外觀。牙齒過度磨損還會導致垂直距離降低,使下面部高度縮短,加重面部寬大的視覺效果。
一、肌肉結構改變:
顳肌和咬肌的反復收縮會刺激肌纖維增粗,這種代償性增生在持續6個月以上的磨牙患者中較常見。肌肉體積增加可使面部中下1/3顯得更寬,改變原本的臉型比例。臨床觀察發現,部分患者停止磨牙后配合肌肉放松訓練,12-18個月后面部輪廓會有改善。
二、骨骼結構影響:
長期異常咬合力可能加速牙槽骨吸收,特別是后牙區支持高度降低會改變頜面關系。青少年時期持續磨牙可能影響下頜骨發育方向,成年后則易出現顳下頜關節結構改建。X線片顯示重度磨牙者的髁突形態改變率可達34%,這種骨性變化會永久性影響臉型。
改善磨牙問題需從病因入手,壓力因素可通過心理咨詢緩解,牙齒咬合問題需正畸或修復治療。佩戴定制咬合墊能有效減少肌肉過度活動,配合熱敷和按摩可放松緊張肌群。日常避免過硬食物,練習腹式呼吸有助于減輕磨牙頻率,睡眠時保持側臥姿勢可能減少無意識磨牙行為。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牙齒磨損情況,防止臉型發生不可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