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鎮痛消炎、物理治療、中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損傷、免疫力下降、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炎癥擴散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針對細菌感染需使用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甲硝唑、多西環素等。藥物選擇需根據病原體培養結果調整,療程通常持續10-14天。治療期間需監測體溫和分泌物變化,避免自行停藥導致耐藥性。
2、鎮痛消炎:
發熱腹痛明顯時可配合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癥狀。嚴重疼痛需排除盆腔膿腫等并發癥。同時建議臥床休息,下腹部熱敷有助于減輕肌肉痙攣和炎癥反應。
3、物理治療:
超短波、微波等理療能促進盆腔血液循環,加速炎癥吸收。治療期間需避開月經期,每周2-3次為宜。合并輸卵管積水時禁用,避免炎癥擴散。
4、中醫調理:
濕熱瘀結證可用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氣滯血瘀證適用少腹逐瘀湯。配合艾灸關元、三陰交等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環。中藥灌腸對盆腔粘連有輔助療效。
5、手術治療:
宮腔積膿需行膿液引流,胎盤殘留需清宮處理。絕經后患者反復發作需排查子宮內膜癌。手術前后需加強抗感染治療,宮腔鏡術后預防粘連形成。
治療期間需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更換棉質內褲并用沸水燙洗。飲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質,推薦鯽魚豆腐湯、山藥粥等食療方。恢復期避免游泳、盆浴及性生活,適量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月經復潮后需復查超聲確認內膜修復情況,慢性遷延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建議完成療程后3個月評估輸卵管通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