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可通過抗生素、抗組胺藥、減充血劑、黏液溶解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鼻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功能低下、環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
細菌性鼻竇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股匦枳惘煶淌褂茫苊饽退幮援a生。伴隨癥狀常見膿性鼻涕、面部壓痛,可能與鼻竇黏膜充血腫脹有關。
2、抗組胺藥:
過敏性因素導致的鼻竇炎可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這類藥物能緩解打噴嚏、鼻癢等過敏癥狀,但對鼻塞改善有限。需注意第一代抗組胺藥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
3、減充血劑:
偽麻黃堿、羥甲唑啉等減充血劑能快速緩解鼻塞癥狀。局部鼻噴劑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避免反跳性充血。長期鼻腔阻塞可能導致嗅覺減退、睡眠呼吸暫停等并發癥。
4、黏液溶解劑:
乙酰半胱氨酸、桉檸蒎等藥物可稀釋黏稠鼻腔分泌物,促進引流。配合生理鹽水鼻腔沖洗效果更佳。黏液滯留可能引發咳嗽、耳悶脹感等伴隨癥狀。
5、糖皮質激素:
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適用于慢性鼻竇炎伴息肉患者。需規律使用2-4周見效,能顯著減輕黏膜水腫。嚴重病例可能出現眶周腫脹、視力改變等侵襲性癥狀。
鼻竇炎患者日常需保持空氣濕潤,避免接觸煙霧粉塵等刺激物。飲食宜清淡,多攝入維生素C豐富的柑橘類水果。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可增強上呼吸道抵抗力。癥狀持續超過10天或出現發熱、劇烈頭痛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嚴重病例可能需行鼻內鏡手術或鼻竇球囊擴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