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推遲可能由妊娠、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
1、妊娠:
育齡期女性出現月經推遲時,妊娠是最常見的生理性原因。受精卵著床后,人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導致子宮內膜不再周期性脫落。可通過早孕試紙檢測或血HCG檢查確認,若結果為陽性需及時進行產前檢查。
2、精神壓力:
長期焦慮、緊張等心理因素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這種功能性閉經常伴隨失眠、情緒波動,通常壓力緩解后1-2個月經周期可自行恢復。建議通過正念冥想、規律作息進行調節。
3、內分泌失調:
過度節食、劇烈運動導致的體脂率過低,會減少瘦素分泌,影響促卵泡激素生成。表現為月經稀發或閉經,多數患者體重恢復至BMI18.5以上后月經逐漸規律。需避免極端減肥,每日保證至少1500大卡熱量攝入。
4、多囊卵巢綜合征:
這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為特征,超聲顯示卵巢多囊樣改變。患者除月經推遲外,常伴有多毛、痤瘡等癥狀。臨床常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配合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調節激素水平。
5、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激素直接影響性激素結合球蛋白合成,甲亢患者可能出現月經周期縮短,而甲減更易導致月經推遲甚至閉經。典型癥狀包括體重驟變、畏寒或怕熱,需通過甲狀腺功能五項檢查確診,左甲狀腺素鈉片是甲減的主要治療藥物。
建議記錄至少3個月經周期情況,包含出血量、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日常可適量食用亞麻籽、豆漿等植物雌激素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有氧運動。若推遲超過3個月或伴隨劇烈腹痛、異常出血,需及時就診婦科進行超聲檢查和性激素六項檢測。避免自行服用黃體酮等激素類藥物,所有治療方案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