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可能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變性或外傷性視網膜損傷等疾病引起。主要病因包括血糖控制不佳、血壓長期升高、血管栓塞、年齡相關性退行性改變以及眼部直接外力沖擊。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視網膜微血管,導致血管滲漏或異常增生。早期表現為點狀出血和微動脈瘤,進展期可能出現玻璃體積血甚至視網膜脫離。需通過眼底熒光造影確診,治療以激光光凝、抗VEGF藥物如雷珠單抗和血糖管理為主。
2、高血壓視網膜病變:
持續高血壓會引起視網膜動脈痙攣、硬化,嚴重時出現火焰狀出血和棉絮斑。常伴隨視乳頭水腫,需通過降壓治療如氨氯地平和眼底監測控制病情。若合并腎功能損害,出血風險顯著增加。
3、視網膜靜脈阻塞:
視網膜靜脈血栓形成導致血液回流受阻,典型表現為大片火焰狀出血。中央靜脈阻塞比分支靜脈阻塞預后更差,可能繼發黃斑水腫。治療需聯合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激光治療和玻璃體注射激素。
4、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濕性黃斑變性因脈絡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表現為視物變形和中心暗點。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明確診斷,需定期注射雷珠單抗或阿柏西普抑制血管增生。干性病變則以補充葉黃素為主。
5、外傷性視網膜損傷:
眼球挫傷或穿透傷可直接導致視網膜血管破裂,常伴隨玻璃體積血。需通過B超排除視網膜裂孔,嚴重者需行玻璃體切割手術。鈍器傷還可能引發Valsalva視網膜病變。
建議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或飛蚊癥加重時立即就醫。日常需控制血壓血糖,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補充富含維生素C、花青素的深色蔬果。40歲以上人群每年應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糖尿病患者需每3-6個月復查眼底。視網膜出血急性期需保持半臥位休息,避免用力排便和劇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