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兩個月后通常不需要常規用藥,若存在疼痛或愈合延遲可考慮使用鎮痛藥或促進骨愈合藥物,具體用藥需根據復查結果由醫生決定。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鈣劑如碳酸鈣、活性維生素D如骨化三醇、中成藥如傷科接骨片及抗骨質疏松藥物如阿侖膦酸鈉。
1、鎮痛藥物:
骨折后期持續性疼痛可能與局部炎癥或愈合不良有關,短期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癥狀。布洛芬、塞來昔布等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但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合并消化道潰瘍者慎用。若疼痛劇烈或持續超過1周,需排除延遲愈合、感染等病理情況。
2、鈣劑補充:
碳酸鈣、檸檬酸鈣等鈣制劑可提供骨骼修復所需原料,尤其適用于飲食攝入不足或絕經后女性。每日元素鈣推薦攝入量800-1200mg,分次服用吸收更佳。需配合維生素D使用促進鈣吸收,過量補鈣可能增加腎結石風險,血鈣偏高者禁用。
3、維生素D制劑:
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維生素D能調節鈣磷代謝,促進成骨細胞分化。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時建議補充,常規劑量為400-800IU/日。用藥期間需監測血鈣、尿鈣水平,避免出現高鈣血癥。
4、中成藥輔助:
傷科接骨片、云南白藥膠囊等中成藥含活血化瘀成分,可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和骨痂形成。需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避免與西藥發生相互作用。部分制劑含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需監測肝腎功能。
5、抗骨質疏松藥:
對于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等雙膦酸鹽類藥物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再骨折風險。需空腹服用并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頜骨壞死和 atypical femur fracture非典型股骨骨折。
骨折恢復期應保證每日蛋白質攝入1.2-1.5g/kg,多食用乳制品、魚類、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磷食物。適度陽光照射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戒煙限酒避免影響骨愈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漸進性負重訓練,如水中行走、阻力帶練習等,既能刺激骨形成又避免二次損傷。定期復查X線評估愈合進度,若8周后骨折線仍清晰可見或出現異常活動,需進一步排查代謝性骨病、感染等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