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炎可通過局部消毒護理、外用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光療治療、手術清創等方式處理,通常由細菌感染、臍帶護理不當、免疫系統不成熟、臍帶殘端異物刺激、早產或低體重等因素引起。
1、局部消毒護理:
臍炎早期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棉簽由內向外環形消毒臍窩3次,保持臍部干燥透氣。避免使用紫藥水等染色劑掩蓋感染征象,尿布需反折避開臍部。臍帶殘端自然脫落后仍需持續消毒3天。
2、外用抗生素藥膏:
出現膿性分泌物時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覆蓋創面形成保護層。用藥前需先清潔消毒,每日2次薄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是常見致病菌,外用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細菌增殖。
3、口服抗生素:
伴發熱或皮膚紅腫擴散時需口服頭孢克洛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藥物。早產兒或重度感染需靜脈注射抗生素。用藥期間需監測肝功能,療程通常7-10天,不可自行停藥。
4、光療治療:
對合并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可采用藍光照射,通過光異構作用降低血清膽紅素。光療時需遮蓋眼睛和生殖器,每4小時監測體溫,同時加強喂養促進膽紅素排泄。
5、手術清創:
形成臍周膿腫或壞死性筋膜炎時需外科切開引流,清除壞死組織。術后每日換藥,必要時留置引流條。極少數合并門靜脈炎需行臍靜脈導管介入治療。
日常護理需選用純棉透氣衣物,沐浴時用防水貼保護臍部。母乳喂養可增強免疫力,哺乳前母親需清潔雙手。觀察臍周是否出現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或發熱等癥狀,體溫超過38℃或精神萎靡需急診就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探視人員直接接觸臍部,所有護理用品需高溫消毒。臍炎治愈后仍需隨訪觀察是否并發臍疝或肉芽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