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鼻塞流鼻涕可選用解熱鎮痛藥、抗組胺藥、減充血劑等藥物緩解癥狀,常見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氯雷他定、偽麻黃堿等。具體用藥需結合癥狀類型與個體差異,在醫生指導下選擇。
1、解熱鎮痛藥:
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緩解感冒伴隨的發熱、頭痛癥狀。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但需注意避免與其他含相同成分的復方感冒藥聯用,肝功能異常者慎用對乙酰氨基酚。
2、抗組胺藥: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阻斷組胺受體,減輕流涕、打噴嚏等過敏樣癥狀。第一代抗組胺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嗜睡,從事駕駛或精密操作者應選擇第二代藥物。
3、減充血劑:
偽麻黃堿通過收縮鼻黏膜血管改善鼻塞,口服制劑作用可持續4-6小時。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應慎用,避免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局部使用的鼻噴劑不宜連續超過3天。
4、祛痰止咳藥: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適用于黏稠鼻涕或伴咳嗽癥狀,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用時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避免與強力鎮咳藥同時使用影響排痰。
5、中成藥:
連花清瘟膠囊、感冒清熱顆粒等中成藥具有抗病毒、解表散寒作用。需辨證選用風寒或風熱感冒對應劑型,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
感冒期間建議每日飲用1.5-2升溫水,可飲用姜茶、檸檬蜂蜜水等溫熱飲品促進代謝。保持室內濕度50%-60%,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每日2-3次有助于緩解鼻部癥狀。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煮食材,適量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橙子等水果。癥狀持續超過7天或出現黃綠色膿涕、耳痛等表現時應及時就醫,嬰幼兒、孕婦及慢性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保證7-8小時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