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通過臨床癥狀觀察、實驗室檢測等方式判斷,通常由淋球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疼痛等癥狀。
1、癥狀觀察:
男性患者可能出現尿道口紅腫、黃色膿性分泌物,排尿時有灼熱感或刺痛。女性患者癥狀較輕,可能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排尿不適或下腹痛。約50%女性感染者無明顯癥狀,易被忽視。癥狀通常在感染后2-5天出現,但潛伏期可達10天。
2、接觸史評估:
近期有無高風險性行為是重要判斷依據。無保護措施的陰道交、肛交或口交均可傳播。與確診患者發生性接觸后感染概率達20-30%。性工作者、多性伴人群或男男性行為者屬于高危群體,需提高警惕。
3、實驗室檢測:
尿道或宮頸分泌物涂片鏡檢發現革蘭陰性雙球菌可初步診斷。核酸擴增試驗NAAT檢測尿液或生殖道分泌物中淋球菌DNA,敏感度超過95%。細菌培養可同時完成藥敏試驗,指導抗生素選擇。
4、合并癥排查:
淋病可能與衣原體感染同時發生,需進行雙重檢測。女性患者可能出現盆腔炎,表現為發熱、下腹壓痛。男性可能并發附睪炎,出現陰囊腫脹疼痛。播散性感染可導致關節炎、皮炎等全身癥狀。
5、醫療確認:
任何疑似癥狀都應盡早就醫。醫生會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報告綜合判斷。家庭自測試紙準確率有限,可能出現假陰性。醫療機構可提供隱私保護檢測,部分城市設有匿名篩查門診。
保持單一性伴侶并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預防感染。確診后需避免性行為直至完成治療,性伴侶應同步檢查。日常注意生殖器清潔,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物品。急性期建議多飲水促進排尿,減少辛辣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免疫力,規律作息促進康復。淋病治愈后不產生免疫,需持續做好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