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右下腹疼痛可能由排卵期疼痛、盆腔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癥、附件炎、卵巢囊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熱敷、藥物鎮痛、抗炎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緩解。
1、排卵期疼痛:部分女性在月經中期排卵時會出現單側下腹短暫刺痛,與卵泡破裂釋放卵子有關。這種疼痛通常持續數小時至1天,可采取局部熱敷緩解,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減輕不適感。
2、盆腔充血:月經期盆腔血管擴張可能造成墜脹感,久坐或受涼會加重癥狀。建議穿著寬松衣物,使用熱水袋熱敷15-20分鐘/次。適量飲用姜茶、玫瑰花茶等溫性飲品促進血液循環。
3、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內膜組織侵襲右側卵巢或韌帶時,經期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絞痛。可能與經血逆流、免疫異常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性交痛、排便痛。臨床常用布洛芬、萘普生等藥物緩解疼痛,嚴重者需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
4、附件炎:右側輸卵管或卵巢的慢性炎癥在經期免疫力下降時易急性發作。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常出現發熱、異常分泌物。需完善婦科檢查,抗生素選擇頭孢曲松、多西環素等,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炎癥吸收。
5、卵巢囊腫:右側卵巢的黃體囊腫或巧克力囊腫在經期可能發生扭轉或破裂。突發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需急診就醫。超聲確診后,5cm以上囊腫需腹腔鏡囊腫剝除術或患側附件切除術。
經期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飲食,適量攝入紅棗、動物肝臟等含鐵食物。可嘗試慢走、瑜伽等溫和運動,但禁止盆浴游泳。疼痛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嘔吐時,建議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疾病。記錄疼痛周期與特點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