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體內脂肪主要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醫療手段結合實現,藥物僅作為輔助手段。臨床常用的減脂藥物主要有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芬特明-托吡酯復方制劑、安非他酮-納曲酮復方制劑、二甲雙胍等。這些藥物需嚴格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針對不同肥胖類型及合并癥選擇。
1、奧利司他:
作為胃腸道脂肪酶抑制劑,奧利司他通過阻斷膳食脂肪吸收發揮作用。適用于BMI≥28的單純性肥胖患者,常見不良反應為脂肪瀉和脂溶性維生素缺乏。需配合低脂飲食,長期使用需監測肝功能。
2、利拉魯肽:
GLP-1受體激動劑類降糖藥,通過延緩胃排空和中樞性食欲抑制實現減重。適用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需皮下注射。可能引發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甲狀腺髓樣癌病史者禁用。
3、芬特明-托吡酯:
該復方制劑通過中樞食欲抑制和增強飽腹感減重。適用于BMI≥30或≥27伴肥胖相關疾病者。可能引起口干、便秘、感覺異常,妊娠期及青光眼患者禁用。需逐步調整劑量以降低不良反應。
4、安非他酮-納曲酮:
通過調節下丘腦攝食中樞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通路控制食欲。適用于BMI≥30或≥27伴至少一項肥胖并發癥者。常見副作用包括惡心、頭痛,癲癇病史者禁用。需警惕血壓升高風險。
5、二甲雙胍:
胰島素增敏劑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間接輔助減重,尤其適用于腹型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和維生素B12缺乏。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調整劑量,嚴重肝病患者禁用。
減脂藥物使用需建立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及行為矯正基礎上。建議每日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選擇游泳、騎行等關節友好型運動,保持7-9小時睡眠。定期監測體成分變化,避免過度依賴藥物。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時,需在內分泌科醫生指導下制定個體化方案。出現心悸、持續性頭痛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