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長出的牙齒歪斜可通過佩戴矯治器、功能矯形治療、拔牙矯正、片切矯正、正頜手術等方式改善。牙齒排列異常可能與遺傳因素、乳牙滯留、不良口腔習慣、頜骨發育異常、牙量骨量不調等因素有關。
1、佩戴矯治器:
固定或活動矯治器通過持續施加力量使牙齒移動至正常位置。金屬托槽、陶瓷托槽及隱形矯治器適用于不同年齡與錯頜類型,需正畸醫師評估后選擇。矯治周期通常需1-3年,期間需定期復診調整力度。
2、功能矯形治療:
針對頜骨發育異常的青少年患者,使用肌功能矯治器或Frankel矯治器等引導頜骨正常生長。最佳干預時間為8-14歲生長發育高峰期,可改善上下頜骨位置關系,為牙齒排列創造空間。
3、拔牙矯正:
牙列嚴重擁擠時需拔除第一前磨牙等創造間隙。適用于牙量明顯大于骨量的病例,拔牙后通過矯治器關閉間隙,使剩余牙齒排列整齊。需通過X光片和模型分析確定拔牙方案。
4、片切矯正:
對輕度擁擠的牙齒鄰面進行0.2-0.5mm釉質片切,獲得少量排列空間。創傷小于拔牙,但需嚴格控制片切量避免牙本質暴露。適用于牙冠形態過寬或間隙不足3mm的情況。
5、正頜手術:
成年骨性錯頜患者需配合正頜手術矯正頜骨畸形。常見術式包括下頜矢狀劈開術、上頜LeFort截骨術等,術后需進行頜間固定和正畸精細調整。適用于嚴重骨性III類錯頜或偏頜患者。
牙齒萌出初期出現輕度歪斜可暫時觀察,恒牙列完全萌出后約12歲是評估最佳時機。日常應糾正咬筆、口呼吸等不良習慣,乳牙滯留及時拔除。均衡攝入鈣磷維生素D促進頜骨發育,避免單側咀嚼導致頜骨發育不對稱。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阻生牙等異常,青少年每半年進行正畸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