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狹窄吞咽困難可通過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內鏡擴張、支架植入、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可能與食管炎、食管腫瘤、術后瘢痕、化學灼傷、先天畸形等因素有關。
1、飲食調整: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糊、蛋羹、果蔬泥,避免干硬粗糙食物。少量多餐,進食時保持坐立姿勢,餐后30分鐘內避免平臥。食物溫度控制在40℃以下,過熱可能刺激狹窄部位。
2、藥物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可緩解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炎癥。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減輕瘢痕性狹窄,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促進創面修復。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3、內鏡擴張:適用于良性狹窄病例,通過球囊導管或探條逐步擴張食管腔。操作前需禁食6小時,術后24小時內進食冷流質。可能出現胸骨后疼痛、出血等并發癥,需密切觀察。
4、支架植入:金屬自膨式支架適用于惡性腫瘤壓迫或瘺管形成。支架直徑需根據狹窄段長度選擇,植入后需定期復查防止移位。可能出現支架堵塞、再狹窄等情況。
5、手術治療:食管切除術適用于腫瘤或嚴重瘢痕病例,可選擇開胸或腔鏡方式。結腸代食管術用于長段狹窄重建,術后需鼻飼營養支持4-6周。存在吻合口瘺、肺部感染等手術風險。
吞咽困難患者應保證每日1500-2000ml水分攝入,優先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如乳清蛋白粉、橄欖油。餐后適度散步促進胃排空,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cm。定期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如空咽練習、舌肌抗阻運動。出現體重持續下降或嗆咳需及時復診,長期狹窄可能引發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