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痛經是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月經期疼痛,常見原因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宮肌瘤或宮腔粘連。癥狀通常在月經初潮數年后出現,表現為逐漸加重的盆腔疼痛,可能伴隨性交痛、排便痛或不孕。
1、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外部位如卵巢、輸卵管等,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疼痛。疼痛特點為進行性加重,常伴有深部性交痛和不孕。治療需根據年齡和生育需求選擇藥物抑制內膜生長或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
2、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腺體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均勻增大,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及逐漸加重的痛經。超聲檢查可見子宮肌層增厚伴蜂窩狀改變。輕癥可用藥物緩解癥狀,重癥可能需要子宮切除術。
3、慢性盆腔炎:
輸卵管卵巢膿腫或盆腔粘連會阻礙經血排出,引發持續性下腹墜痛并在經期加重。患者常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婦科檢查可觸及附件區包塊。需規范使用抗生素,嚴重粘連需手術松解。
4、子宮肌瘤:
黏膜下肌瘤突出宮腔或肌壁間肌瘤壓迫子宮內膜時,可能引起經期痙攣性疼痛。伴隨癥狀包括經量增多、貧血等。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適用于癥狀明顯者,無癥狀小肌瘤可觀察。
5、宮腔粘連:
多次宮腔操作史導致子宮內膜損傷粘連,經血排出受阻引發周期性腹痛。宮腔鏡檢查可見纖維索帶形成。需行宮腔鏡粘連分離術,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或雌激素促進內膜修復。
繼發性痛經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經期劇烈運動。飲食注意補充鐵質和維生素E,適量食用姜茶、熱牛奶等溫性食物緩解痙攣。建議記錄疼痛特點和伴隨癥狀,定期婦科檢查排查疾病進展。出現進行性痛經或異常出血時需及時就醫,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藥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