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婦科檢查、激素六項檢測、超聲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和宮腔鏡檢查等。月經不調可能由內分泌失調、器質性疾病、精神因素、營養不良或藥物影響引起。
1、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是月經不調的基礎檢查項目,通過外陰、陰道和宮頸的視診與觸診,可初步排除生殖器官畸形、炎癥或腫瘤等器質性疾病。醫生會觀察陰道分泌物性狀,檢查宮頸有無糜爛或息肉,必要時進行宮頸刮片篩查。
2、激素六項檢測:
激素六項包括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睪酮和催乳素,需在月經周期特定時間抽血檢測。這項檢查能準確反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狀態,對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等內分泌疾病有重要診斷價值。
3、超聲檢查:
經陰道或腹部超聲可直觀顯示子宮形態、內膜厚度及卵巢情況,能發現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囊腫等病變。對于青春期女性,超聲還能評估生殖器官發育狀況;圍絕經期女性則需關注子宮內膜是否異常增厚。
4、甲狀腺功能檢查: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導致月經紊亂,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游離甲狀腺素等指標。甲狀腺激素參與調節全身代謝,其異常會影響性激素合成與代謝,表現為月經周期延長、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5、宮腔鏡檢查:
對于超聲提示宮腔異常或長期不規則出血的患者,宮腔鏡能直接觀察宮腔形態,診斷子宮內膜增生、宮腔粘連等病變。檢查時可能同步進行診刮術,獲取內膜組織送病理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
月經不調患者日常應注意記錄月經周期、經期天數和經量變化,就診時提供完整病史。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適量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等預防貧血。建議選擇棉質透氣內衣,經期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若伴隨嚴重腹痛、大量出血或閉經超過3個月,需及時就醫排查病因。長期月經紊亂可能影響生育功能,備孕女性應盡早進行系統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