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青光眼是一組以眼壓升高為特征、導致視神經損傷的不可逆性眼病,主要包括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兩種類型。其發生可能與房水循環障礙、遺傳因素、年齡增長、眼部解剖結構異常、長期用眼疲勞等因素有關。
1、房水循環障礙:
眼內房水生成與排出失衡是核心機制。開角型青光眼因小梁網結構異常導致房水外流受阻,閉角型青光眼則因虹膜堵塞房角阻礙引流。長期眼壓升高會壓迫視神經纖維,造成視野缺損。
2、遺傳因素:
約30%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已發現MYOC、OPTN等多個相關基因突變。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監測眼壓和視神經變化,建議40歲后每年進行眼科檢查。
3、年齡增長:
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與晶狀體增厚、房角變窄等退行性改變相關。閉角型青光眼在亞洲中老年女性中更為常見,急性發作時可出現劇烈眼痛、視力驟降。
4、眼部結構異常:
淺前房、窄房角等解剖特征易誘發閉角型青光眼,遠視眼患者風險更高。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伴有視杯擴大、盤沿變薄等特征性視神經改變。
5、用眼疲勞:
長期暗環境用眼、情緒波動可能誘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典型表現為突發眼紅、視物模糊伴頭痛惡心,需立即降眼壓治療以防視力永久喪失。
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低頭、一次性大量飲水等可能升高眼壓的行為,選擇游泳、散步等溫和運動。飲食可增加藍莓、菠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控制咖啡因攝入。開角型青光眼需終身使用前列腺素類藥物如拉坦前列素或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控制眼壓,晚期可考慮小梁切除術;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需激光虹膜周切術治療,平時應避免使用散瞳藥物。定期進行視野檢查、OCT視神經纖維層分析等監測病情進展,早發現早干預是保留視功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