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陰道炎是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陰道黏膜萎縮性炎癥,主要表現為陰道干澀、瘙癢、性交疼痛及異常分泌物,通常由生理性衰老、雌激素缺乏、陰道菌群失衡、局部抵抗力下降及反復感染等因素引起。
1、雌激素缺乏:
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導致陰道上皮細胞變薄、糖原減少,乳酸桿菌生長受抑制,陰道pH值升高通常>5,局部微環境失衡易引發炎癥。
2、菌群失調:
正常陰道以乳酸桿菌為主導菌群,雌激素缺乏后乳酸桿菌數量減少,致病菌如加德納菌、大腸埃希菌等過度繁殖,可能引發混合感染,出現黃白色分泌物伴異味。
3、黏膜萎縮:
陰道壁彈性纖維退化,黏膜層血流減少,上皮細胞層數減少至3-4層正常為15-20層,導致陰道壁脆弱易損傷,臨床檢查可見黏膜蒼白、點狀出血或潰瘍。
4、局部刺激:
萎縮的陰道黏膜對堿性洗液、化學性刺激如避孕套潤滑劑或機械性摩擦更敏感,可能加重灼燒感或瘙癢癥狀,部分患者合并尿道黏膜萎縮出現尿頻尿急。
5、繼發感染:
長期未干預可能發展為復發性陰道炎,病原體可上行感染引發宮頸炎、盆腔炎,少數患者因反復抓撓導致外陰苔蘚樣變或裂隙形成。
建議日常選擇pH4.5的弱酸性洗液清潔外陰,避免穿化纖內褲;規律攝入大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陰道干澀者可短期使用保濕劑如透明質酸凝膠。需注意與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等鑒別,若出現血性分泌物或持續疼痛需排除子宮內膜病變。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局部雌激素制劑如雌三醇乳膏可有效改善癥狀,合并感染時需聯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等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