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腫瘤主要分為良性腫瘤、交界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三類,具體包括上皮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性索間質腫瘤及轉移性腫瘤等亞型。
1、上皮性腫瘤:
上皮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類型,約占所有卵巢腫瘤的50%-70%。這類腫瘤起源于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包括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亞型,以及漿液性癌、黏液性癌等惡性亞型。良性腫瘤通常生長緩慢且邊界清晰,而惡性腫瘤可能伴隨腹水、盆腔包塊等癥狀。
2、生殖細胞腫瘤:
生殖細胞腫瘤約占卵巢腫瘤的20%-30%,多見于年輕女性。成熟性畸胎瘤是最常見的良性類型,由分化成熟的組織構成;未成熟畸胎瘤、無性細胞瘤等屬于惡性腫瘤,可能表現為腹痛或激素分泌異常。這類腫瘤對化療敏感,早期治療預后較好。
3、性索間質腫瘤:
性索間質腫瘤約占卵巢腫瘤的5%-8%,具有內分泌功能特點。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等可分泌雌激素,導致異常子宮出血;支持-間質細胞瘤可能產生雄激素,引起男性化表現。多數為低度惡性潛能腫瘤,生長相對緩慢。
4、交界性腫瘤:
交界性腫瘤屬于低度惡性潛能的中間類型,以上皮性交界性腫瘤為主。病理特征介于良惡性之間,常見于漿液性或黏液性腫瘤。這類腫瘤復發風險較高但轉移率低,需長期隨訪監測,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
5、轉移性腫瘤:
轉移性腫瘤約占卵巢惡性腫瘤的10%-30%,原發灶多來自胃腸道克魯肯伯格瘤、乳腺等部位。腫瘤細胞通過種植或血行轉移至卵巢,常表現為雙側卵巢受累。預后與原發腫瘤類型及分期密切相關,需綜合原發灶治療。
對于卵巢腫瘤患者,建議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和抗氧化食物攝入;規律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劇烈腹部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及超聲監測至關重要,特別是存在腹脹、尿頻等持續癥狀時需及時就醫。絕經后女性出現新發盆腔包塊或異常陰道出血應提高警惕,必要時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測和影像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