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其他新型抗抑郁藥。
1、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通過阻斷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發揮作用。常用藥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這類藥物不良反應相對較少,適合作為一線用藥。可能出現胃腸道反應、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但通常癥狀輕微。
2、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同時作用于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代表藥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對伴有軀體疼痛癥狀的抑郁患者效果顯著。需注意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出汗增多等不良反應。
3、三環類抗抑郁藥:
通過抑制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起效。常用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因抗膽堿能副作用明顯,現多作為二線用藥。可能出現口干、便秘、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老年患者需謹慎使用。
4、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通過抑制單胺氧化酶提高神經遞質濃度。代表藥物嗎氯貝胺,需嚴格避免與含酪胺食物同服。因飲食限制嚴格和潛在高血壓危象風險,臨床使用較少。
5、其他新型抗抑郁藥:
包括米氮平、安非他酮等作用機制各異的藥物。米氮平具有鎮靜作用適合伴失眠患者,安非他酮對戒煙有幫助。這類藥物不良反應譜與傳統藥物不同,可根據患者特點個體化選擇。
抗抑郁藥物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根據癥狀特點、伴隨疾病、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綜合考慮。治療期間應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注意補充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堅果等食物。避免酒精攝入,建立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配合心理治療效果更佳。定期復診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切忌自行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