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新生血管屬于較為嚴重的眼底病變,需及時干預治療。該病可導致視網膜出血、水腫及不可逆的視力損傷,但通過規范治療多數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一、疾病特征與危害:
脈絡膜新生血管常見于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高度近視等疾病,異常血管易破裂出血,引發視物變形、中心暗點等癥狀。急性進展期可能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若未及時治療,黃斑區結構破壞將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臨床通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確診,根據病灶位置分為典型性、隱匿性等類型。
二、治療與預后: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是首選方案,常用藥物包括雷珠單抗、阿柏西普等,可抑制血管滲漏并促進出血吸收。聯合光動力療法或微脈沖激光能提高療效。早期規范治療的患者中,約70%可穩定或提升視力。晚期病例雖難以恢復最佳矯正視力,但通過低視力助視器仍能改善生活質量。治療期間需每月復查OCT,監測病灶活動性。
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及揉眼,控制血壓血糖。建議增加深色蔬菜、藍莓等抗氧化食物攝入,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屏幕輻射。若出現視物變色、閃光感應立即就診,突發視力喪失需急診處理。合并高度近視者應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視網膜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