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指孕前已存在或妊娠20周前確診的高血壓疾病持續至妊娠期,可能由原發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內分泌紊亂、血管病變、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需通過降壓治療、胎兒監測、生活方式調整、并發癥預防、定期產檢等方式管理。
1、原發性高血壓:
孕前已存在的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病因,約占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病例的70%-80%。這類患者妊娠期血壓控制難度增加,可能伴隨蛋白尿或水腫。治療以拉貝洛爾、甲基多巴等妊娠安全降壓藥為主,需避免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致畸藥物。
2、腎臟疾病:
慢性腎炎、腎動脈狹窄等腎臟病變可導致繼發性高血壓。妊娠期腎臟負荷加重可能使血壓進一步升高,表現為血肌酐升高或尿蛋白異常。需監測腎功能變化,嚴重者需聯合腎病科共同管理。
3、內分泌紊亂:
甲狀腺功能亢進、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引發頑固性高血壓。妊娠期激素變化可能加重原有內分泌異常,需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測、血鉀監測等手段明確病因。
4、血管病變:
主動脈縮窄、大動脈炎等血管異常可導致血壓持續升高。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血管負擔,需通過超聲心動圖等檢查評估心血管狀態,警惕子癇前期等并發癥。
5、免疫因素:
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引發妊娠期高血壓惡化。需監測抗磷脂抗體等免疫指標,必要時采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患者應保持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增加富含鉀的香蕉、菠菜等食物。建議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避免仰臥位運動。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每日自測血壓并記錄。出現頭痛、視物模糊、右上腹痛等預警癥狀需立即就醫。產后6周需復查血壓,約20%患者可能持續存在高血壓需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