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風團和瘙癢,病程超過6周。典型癥狀包括皮膚紅斑、風團突起、劇烈瘙癢,可能伴隨血管性水腫或灼熱感。
1、風團:
皮膚表面出現大小不一的粉紅色或蒼白色隆起斑塊,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單個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但新發風團會反復出現。風團可發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受壓或摩擦區域更易發作。
2、瘙癢:
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瘙癢,夜間尤為明顯,可能影響睡眠質量。搔抓會導致風團加重或擴散,形成"劃痕征"。瘙癢程度與組胺釋放量相關,冷熱刺激或情緒緊張可能誘發加重。
3、血管性水腫:
約40%患者伴發深層皮下組織腫脹,好發于眼瞼、口唇、外生殖器等疏松結締組織部位。腫脹呈非凹陷性,持續72小時以上,可能引起局部緊繃感或輕微疼痛,但通常不伴瘙癢。
4、皮膚劃痕癥:
約30%患者存在皮膚機械敏感性增高,輕微劃擦后出現線性風團,稱為人工蕁麻疹。這種遲發壓力性反應可能在受壓后4-6小時出現,常見于腰帶、襪口等受壓部位。
5、系統癥狀:
嚴重發作時可伴有低熱、頭痛、關節痛等全身反應。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喉頭水腫導致呼吸困難,或胃腸道黏膜水腫引發腹痛腹瀉。這些癥狀提示需要立即就醫處理。
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記錄每日發作時間、誘因和部位,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和使用刺激性洗護用品。保持室溫22-26℃可減少溫度變化刺激,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有助于減輕摩擦。飲食上注意排查可能致敏食物如海鮮、堅果、食品添加劑等,但無需盲目忌口。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瑜伽可調節免疫功能,但運動后出汗可能誘發癥狀者需及時清潔皮膚。心理壓力管理尤為重要,正念冥想或心理咨詢可改善因焦慮加重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