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隆起表面光滑可能由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息肉、食管囊腫、食管靜脈曲張、食管憩室等原因引起。
1、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食管良性腫瘤,起源于食管平滑肌層。腫瘤生長緩慢,表面光滑呈圓形或橢圓形隆起,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吞咽不適或胸骨后隱痛。胃鏡檢查可見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完整無潰瘍,超聲內鏡可明確腫瘤起源層次。
2、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多為炎性或增生性病變,常見于食管中下段。息肉表面覆蓋正常黏膜,質地柔軟,帶蒂或廣基生長。長期胃食管反流、慢性炎癥刺激是主要誘因,多數體積較小,較大息肉可能引起吞咽梗阻感。內鏡下表現為粉紅色光滑隆起,活檢可明確病理類型。
3、食管囊腫:
食管囊腫屬于先天性發育異常,囊壁為復層鱗狀上皮,內含清亮黏液。囊腫多位于食管中段,內鏡下呈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觸之有波動感。患者通常無癥狀,偶在體檢時發現,巨大囊腫可能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
4、食管靜脈曲張:
門靜脈高壓導致的食管靜脈曲張在早期可表現為表面光滑的藍色條索狀隆起。曲張靜脈走行與食管縱軸平行,壓之褪色,多見于食管下段。患者常有肝硬化病史,需警惕破裂出血風險。內鏡下可見黏膜下迂曲血管,表面無潰瘍或糜爛。
5、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是食管壁局部向外膨出的囊袋狀結構,Zenker憩室和膈上憩室常見。憩室開口處黏膜光滑,囊內可能殘留食物殘渣。小憩室多無癥狀,大憩室可引起反流、嗆咳或頸部包塊。鋇餐檢查可見造影劑充盈的囊狀突起,內鏡檢查需注意避免穿孔。
發現食管隆起病變應完善胃鏡、超聲內鏡或CT檢查明確性質。日常需避免進食過硬、過熱食物,戒煙限酒,控制胃酸反流。伴有吞咽困難、胸痛、體重下降等癥狀時需及時就診,較大病變或懷疑惡性可能時需考慮內鏡下切除或外科手術治療。定期隨訪監測病變變化,保持飲食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