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酸痛可能由肌肉勞損、腕管綜合征、腱鞘炎、關節炎或頸椎病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肌肉勞損:
長時間重復性手部動作或過度用力可能導致肌肉纖維微損傷,引發局部乳酸堆積和炎癥反應。常見于打字員、樂器演奏者等職業人群。可通過熱敷、按摩及適當休息緩解,必要時可進行局部理療。
2、腕管綜合征:
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壓所致,可能與長期手腕屈曲、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素有關。典型表現為夜間手指麻木伴酸痛,嚴重時出現大魚際肌萎縮。建議使用腕部支具固定,若保守治療無效需考慮腕橫韌帶松解術。
3、腱鞘炎:
手部肌腱與腱鞘的機械性摩擦引發無菌性炎癥,常見于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癥狀包括局部壓痛、活動彈響及晨僵。早期可通過制動、非甾體抗炎藥控制,反復發作需行腱鞘切開術。
4、骨關節炎:
遠端指間關節和腕關節軟骨退變導致,多見于中老年人群。晨起關節僵硬、活動后疼痛加重是其特點。治療包括關節保護訓練、口服氨基葡萄糖,晚期可考慮關節置換。
5、神經根型頸椎病:
C6-C7神經根受壓可放射至手部,常伴有頸部疼痛和上肢麻木。MRI檢查可明確診斷,輕癥通過頸椎牽引、營養神經藥物改善,嚴重者需椎間孔擴大術。
日常應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受涼,工作間隙做手指伸展運動,如對掌練習、握力球訓練。飲食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適量食用牛奶、深海魚。若酸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肌力下降、關節變形,需及時至骨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睡眠時保持手腕中立位,避免枕頭過高加重頸椎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