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顏色發黑可能由經血氧化、宮寒、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子宮內膜炎等原因引起。
1、經血氧化:
經血接觸空氣后氧化變黑屬正常現象,尤其常見于月經量少或經期后期。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不透氣衛生用品,可減少氧化反應發生。
2、宮寒因素:
中醫理論中宮寒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血滯留變黑。日常可飲用姜棗茶、艾葉煮蛋,避免生冷飲食,經期用暖水袋熱敷下腹部改善循環。
3、激素波動:
壓力過大或過度節食可能引起黃體功能不足,導致子宮內膜脫落不全。建議保持規律作息,攝入足量優質蛋白如魚肉豆漿,必要時檢測性激素六項。
4、子宮內膜異位:
可能與盆腔炎癥或免疫異常有關,常伴隨進行性痛經、性交疼痛。超聲檢查可發現異位病灶,藥物治療常用地諾孕素、戈舍瑞林,嚴重者需腹腔鏡手術。
5、子宮內膜炎:
反復流產或細菌感染可能引發慢性炎癥,導致經血混入炎性分泌物。典型癥狀包括經期延長、下腹墜痛,需進行宮腔鏡檢查,抗生素選擇多西環素、甲硝唑等。
建議觀察2-3個月經周期,記錄經血顏色變化與伴隨癥狀。日常增加高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攝入,適度進行瑜伽或快走促進盆腔血液循環。若持續出現黑色血塊并伴有嚴重腹痛或發熱,需及時婦科就診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