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鏡檢查后飲食需遵循從流質到半流質再到普通食物的漸進原則,避免刺激性食物以保護消化道黏膜。
1、術后初期:
檢查后2-4小時需完全禁食,待咽喉麻醉感消失后開始飲用少量溫水。無嘔吐反應后可嘗試米湯、過濾蔬菜湯等無渣流食,每次攝入量控制在50-100毫升,間隔1-2小時一次。24小時內禁止食用溫度超過40℃的熱食。
2、低纖維選擇:
術后48小時優先選擇嫩豆腐、雞蛋羹、土豆泥等低纖維半流質。去皮蘋果泥、香蕉等低酸水果可補充維生素,但需避免獼猴桃、火龍果等含籽類水果。每日分5-6餐,單次進食量不超過200克。
3、蛋白質補充:
72小時后可逐步添加清蒸魚、雞胸肉等優質蛋白,烹飪時需去除可見脂肪。推薦使用水煮、清蒸方式,禁用油炸或炭烤。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低乳糖酸奶,每次100毫升測試耐受性。
4、刺激性禁忌:
一周內嚴格避免辣椒、咖喱等調味料,酒精、碳酸飲料會延緩黏膜修復。咖啡因飲品每日限制在200毫升以內,濃茶需稀釋后飲用。粗糧、堅果類高纖維食物需延至兩周后引入。
5、過渡期監測:
恢復普通飲食后仍需觀察排便性狀,出現黑便或腹痛需立即復診。建議記錄每日飲食種類與身體反應,術后一個月內保持食物溫度在25-60℃之間。合并息肉切除者需延長低渣飲食至兩周。
胃腸鏡術后飲食管理需結合個體耐受性調整,恢復期建議每日步行30分鐘促進腸蠕動,睡眠時保持右側臥位減輕胃部壓力。烹飪方式以水煮、清蒸為主,可適量添加橄欖油補充不飽和脂肪酸。術后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及腹部按摩,出現持續腹脹可嘗試順時針輕揉腹部。定期復查時應攜帶飲食記錄供醫生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