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手術后需重點關注切口護理、營養支持、活動管理、藥物使用和并發癥監測五個方面。
1、切口護理:
術后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是預防感染的關鍵。每日觀察切口有無紅腫、滲液或異常疼痛,遵醫囑定期更換敷料。淋浴時可用防水敷料保護切口,避免用力搓揉。若出現發熱或切口滲液增多,需立即就醫。切口愈合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張力增加。
2、營養支持:
術后早期需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脂易消化食物,優先選擇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蛋清促進組織修復。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傷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產氣食物減少腸道負擔。腸功能恢復前需禁食,通過靜脈營養維持需求。
3、活動管理:
麻醉清醒后即可開始床上翻身活動,術后24小時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逐步下床行走。早期活動可預防腸粘連和下肢靜脈血栓,但需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增加腹壓。根據恢復情況,術后2-4周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
4、藥物使用:
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甲硝唑等廣譜抗生素。疼痛管理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避免阿司匹林以防出血。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
5、并發癥監測:
密切觀察體溫、腹痛程度及排便情況,警惕吻合口瘺、腹腔膿腫等并發癥。出現持續高熱、劇烈腹痛或嘔血便血需緊急處理。術后2周復查血常規和影像學評估恢復情況。長期隨訪注意腸梗阻等遲發問題。
術后康復期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促進機體修復。飲食上采用少食多餐原則,每日5-6餐減輕腸道負擔,推薦蒸煮燉等烹調方式。可適量食用山藥、小米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腸道。恢復期每周進行3-4次15-20分鐘步行訓練,逐步增加至30分鐘。保持積極心態,通過正念呼吸緩解術后焦慮,家屬應協助記錄每日體溫和癥狀變化。術后1個月內避免駕駛和重體力勞動,3個月后經評估可恢復正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