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腦實質炎癥,常見病原體包括單純皰疹病毒、腸道病毒和蟲媒病毒,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意識障礙或癲癇發作。
1、病原體類型:
病毒性腦炎主要由三類病原體引起。單純皰疹病毒1型是最常見的致病原,約占成人散發病例的50%;腸道病毒多見于兒童夏季感染;蟲媒病毒如乙型腦炎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具有明顯季節性。不同病原體導致的腦炎在癥狀嚴重程度和預后上存在差異。
2、感染途徑:
病毒可通過血腦屏障直接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是最常見初感染部位,病毒經血液播散或沿神經軸突逆行傳播。部分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可潛伏于三叉神經節,免疫力下降時重新激活致病。
3、典型癥狀:
早期表現為發熱、頭痛等流感樣癥狀,48小時內進展為神經系統癥狀。意識障礙從嗜睡到昏迷不等,約60%患者出現癲癇發作。部分病例伴隨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如肢體癱瘓、語言障礙或視覺異常。
4、診斷方法:
腰穿腦脊液檢查顯示淋巴細胞增多和蛋白升高,PCR技術可檢測特異性病毒核酸。頭顱MRI可見顳葉或額葉異常信號,腦電圖多顯示彌漫性慢波。血清學檢查有助于診斷蟲媒病毒感染,需與細菌性腦膜炎、自身免疫性腦炎鑒別。
5、治療原則:
阿昔洛韋是單純皰疹病毒腦炎的首選藥物,需盡早靜脈給藥。重癥患者需ICU監護控制顱內壓,癲癇發作需用丙戊酸鈉等抗癲癇藥。恢復期應進行認知功能康復訓練,疫苗接種可預防部分病毒類型感染。
病毒性腦炎患者急性期需臥床休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高熱時采用物理降溫。恢復期建議逐步增加認知訓練如記憶卡片練習、簡單計算等,配合肢體功能鍛煉。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魚肉泥、蒸蛋羹和果蔬汁。避免劇烈運動和精神刺激,定期復查腦電圖和神經功能評估。疫苗接種方面,適齡兒童應按規定接種乙腦疫苗,前往疫區旅行前需咨詢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