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可以通過觀察每日掉發量和頭皮狀況初步判斷。正常情況下每日掉發量在50-100根屬于生理性脫發,若持續超過100根且伴有頭皮裸露區域擴大,需考慮病理性脫發可能。
一、生理性脫發的特征:
生理性脫發主要表現為頭發均勻稀疏,無特定區域明顯裸露。常見誘因包括季節交替、產后激素變化、短期精神壓力等。這類脫發通常具有自限性,改善作息、補充蛋白質和鐵元素后,多數在3-6個月內逐漸恢復。每日梳頭或洗頭時掉發量會階段性增多,但不會形成硬幣大小的頭皮裸露區。
二、病理性脫發的識別要點:
病理性脫發可能與遺傳性雄激素脫發、斑禿、甲狀腺疾病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發際線后移、頭頂毛發稀疏或圓形脫發斑。男性多見前額M型后退,女性多呈頭頂彌漫性稀疏。伴隨頭皮瘙癢、鱗屑時需排查脂溢性皮炎,若脫發區邊緣出現感嘆號樣短發則提示斑禿。建議記錄每日枕巾、浴室地漏的掉發量,連續兩周超過150根/天應及時就診。
日常可通過拉發試驗自測:用拇指食指輕捏50根頭發從發根向發梢滑動,脫落超過6根需警惕。保持頭皮清潔但避免過度燙染,選擇寬齒木梳減少牽拉。飲食注意補充富含胱氨酸的豆制品、維生素B族的粗糧,缺鐵性貧血患者需增加紅肉攝入。適度頭皮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熬夜導致內分泌紊亂。若脫發區域持續擴大或伴隨其他癥狀,建議到皮膚科進行毛發鏡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