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性腺癌屬于惡性腫瘤,不存在良性類型。浸潤性腺癌指癌細胞已突破腺體基底膜向周圍組織侵襲,具有轉移潛能,這一生物學行為明確界定為惡性。
浸潤性腺癌的病理特征:
浸潤性腺癌的惡性本質體現在組織學上,癌細胞呈不規則巢狀或條索狀浸潤生長,常伴有間質反應。根據分化程度可分為高、中、低分化三類,分化越低惡性度越高。常見于乳腺、肺、胃、前列腺等器官,不同部位的浸潤性腺癌在基因突變譜和生物學行為上存在差異。
診斷與分期標準:
確診需通過病理活檢,結合免疫組化標記物判斷組織來源。臨床采用TNM分期系統評估腫瘤浸潤深度T、淋巴結轉移N和遠處轉移M。原位腺癌屬于癌前病變,當進展為浸潤性腺癌時即進入惡性腫瘤范疇,此時即便分期較早如Ⅰ期仍屬惡性,但治愈率相對較高。
治療與預后因素:
治療方案取決于腫瘤部位和分期,通常需手術切除聯合放化療。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60%-90%,而晚期伴隨轉移者預后較差。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特定基因突變患者提供新選擇。定期隨訪監測復發轉移至關重要,術后需關注營養支持、適度運動及心理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