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是指肱骨頭從肩胛盂中脫離的關節損傷,主要表現為肩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及關節畸形。常見原因包括外傷性撞擊、先天性關節松弛、肌肉失衡、重復性勞損以及退行性病變。
1、外傷性撞擊:
直接暴力如跌倒時手掌撐地或肩部受撞擊,外力傳導至肩關節導致關節囊撕裂,肱骨頭脫位。急性期需手法復位并固定3-4周,恢復期進行肩袖肌群強化訓練。
2、先天性關節松弛:
關節囊及韌帶先天發育不良者易發生習慣性脫位,輕微外力即可誘發。需長期佩戴肩關節穩定支具,配合本體感覺訓練如平衡球鍛煉,嚴重者需行關節囊緊縮術。
3、肌肉失衡:
肩袖肌群與三角肌力量不協調會導致關節動態穩定性下降。常見于投擲運動員,需通過彈力帶抗阻訓練加強岡上肌、肩胛下肌等內旋肌群力量。
4、重復性勞損:
游泳、羽毛球等過頭運動反復牽拉關節囊,可能引發Bankart損傷盂唇撕裂。需調整運動姿勢,急性期采用冷敷和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緩解炎癥。
5、退行性病變:
中老年人關節囊松弛合并盂唇磨損時,可能出現自發性脫位。建議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疼痛明顯者可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改善潤滑功能。
日常應避免提重物及突然牽拉動作,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肢。康復期推薦蛙泳、鐘擺訓練等低沖擊運動,每周3次2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飲食注意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有助于韌帶修復。若一年內反復脫位超過2次或伴有神經損傷癥狀,需考慮Latarget骨阻滯等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