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內翻需通過體格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確診,主要包括X線測量提攜角、CT三維重建評估骨骼畸形程度、MRI排查軟組織損傷、神經電生理檢查排除神經壓迫、血液檢查鑒別風濕性疾病。
1、X線測量:
肘關節正側位X線是基礎檢查,可測量提攜角正常值10°-15°判斷內翻程度。需拍攝雙側對比片,觀察肱骨遠端骨骺線、尺橈骨相對位置。兒童患者需關注骨骺發育狀態,成人需評估是否存在創傷后骨不連或關節炎。
2、CT三維重建:
對復雜畸形或術前規劃至關重要,能清晰顯示肱骨遠端旋轉畸形角度、關節面臺階狀缺損等細節。通過三維建??闪炕殴沁h端前傾角變化正常30°-40°,為截骨矯形手術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3、MRI檢查:
適用于合并肘關節不穩定或持續疼痛者,可檢出X線難以發現的軟骨損傷、韌帶撕裂如內側副韌帶復合體、關節腔積液。兒童患者能早期發現骨骺缺血性壞死如Panner病,成人可鑒別滑膜炎或游離體。
4、神經電生理:
當出現小指麻木或握力下降時需行肌電圖檢查,排查尺神經在肘管內卡壓遲發性尺神經炎發生率達15%-20%。嚴重內翻畸形可能同時壓迫正中神經,需檢測運動傳導速度及F波潛伏期。
5、血液檢查:
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血尿酸等檢測可鑒別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全身性疾病導致的繼發性肘內翻。兒童患者需查血磷堿性磷酸酶排除佝僂病,青少年需排查血友病性關節病。
肘內翻患者日常應避免提重物及重復性屈伸動作,兒童建議佩戴護肘防止二次損傷,成人可進行肘關節周圍肌肉等長收縮訓練維持穩定性。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尤其骨骺未閉合者每日需攝入800-1000mg鈣元素。術后康復期需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開展關節活動度訓練,定期復查提攜角防止矯形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