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多數情況下屬于生理性改變,并非嚴重疾病。宮頸糜爛是過去對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俗稱,實際是雌激素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的正常現象,通常無需特殊治療。
一、生理性宮頸糜爛:
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藥女性常見,因雌激素水平升高導致宮頸管柱狀上皮外翻,外觀呈紅色顆粒狀。這種改變不會引發癌變,無接觸性出血或異常分泌物時無需干預,定期做宮頸細胞學檢查即可。
二、病理性宮頸改變需警惕:
若合并HPV感染、慢性宮頸炎或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能出現同房出血、膿性白帶等癥狀。此時需通過陰道鏡活檢明確診斷,病理檢查顯示低級別病變可隨訪,高級別病變需采用宮頸錐切術或激光治療。感染因素引起的需配合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栓、保婦康栓。
日常避免過度陰道沖洗,選擇純棉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同房時注意清潔衛生,3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3年聯合篩查HPV和TCT。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含硒食物如蘑菇、海產品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適度運動如瑜伽、快走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避免騎行等壓迫宮頸的運動。出現異常出血或排液應及時就診,避免自行使用陰道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