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指檢適用于篩查肛腸疾病、評估癥狀原因及術后復查,主要適應證包括便血排查、痔瘡診斷、直腸腫物初篩、前列腺檢查及術后恢復評估。
1、便血排查:
不明原因便血需優先排除直腸癌或內痔出血。醫生通過觸診可辨別出血源位于齒狀線附近內痔或更高位腫瘤,同時檢查是否存在肛裂等伴隨病變。若觸及質硬腫塊需結合腸鏡進一步確診。
2、痔瘡診斷:
適用于內痔脫出、血栓性外痔的鑒別。指檢能判斷痔核大小、位置及是否嵌頓,明確痔瘡分期。伴隨肛門墜脹感時還需排除直腸脫垂,觸診可感知黏膜松弛程度。
3、直腸腫物初篩:
對直腸息肉、早期癌變有重要篩查價值。70%直腸癌位于指檢可觸及范圍,通過腫物質地、活動度及腸腔狹窄情況初步判斷性質。發現異常需進行病理活檢確認。
4、前列腺檢查:
男性前列腺增生或炎癥可通過直腸前壁觸診評估。檢查腺體大小、質地及壓痛情況,配合PSA檢測診斷前列腺疾病。急性前列腺炎觸診時有明顯波動感。
5、術后恢復評估:
肛瘺、肛周膿腫術后需定期指檢觀察創面愈合情況。檢查是否存在瘺管復發、瘢痕狹窄或感染灶,同時評估肛門括約肌功能恢復程度。
檢查前應排空糞便,采取膝胸臥位配合醫生操作。存在嚴重肛裂、急性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礙者需謹慎。日常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坐可降低肛腸疾病風險,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肛門指檢篩查。術后患者需按醫囑進行肛門功能鍛煉,如提肛運動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