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無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肺神經內分泌腫瘤等類型。
1、功能性腫瘤:
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能夠分泌激素,導致特定臨床癥狀。這類腫瘤可能由遺傳因素或基因突變引起,通常表現為皮膚潮紅、腹瀉、低血糖等癥狀。治療需針對激素過量分泌進行控制,常用藥物包括奧曲肽、蘭瑞肽、帕瑞肽等生長抑素類似物。
2、無功能性腫瘤:
無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不伴隨激素分泌相關癥狀,早期難以發現。這類腫瘤可能與長期慢性炎癥刺激有關,常見于胰腺或消化道,通常表現為腹部包塊、腸梗阻等癥狀。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手段,必要時聯合靶向藥物依維莫司或舒尼替尼。
3、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根據分泌激素類型可分為胰島素瘤、胃泌素瘤等亞型。這類腫瘤可能與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基因突變相關,通常表現為反復消化道潰瘍、頑固性低血糖等癥狀。治療方案需結合腫瘤分級,包括局部消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外科干預。
4、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
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于回腸末端和直腸,生長相對緩慢。這類腫瘤可能與長期高脂飲食刺激有關,通常表現為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癥狀。早期病變可通過內鏡下切除,進展期需采用右半結腸切除術等根治性手術。
5、肺神經內分泌腫瘤:
肺神經內分泌腫瘤包括典型類癌、不典型類癌等亞型,與吸煙關系不明確。這類腫瘤可能與環境致癌物暴露有關,通常表現為咳嗽、咯血等癥狀。局限期病變可行肺葉切除術,廣泛期需結合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需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海魚和乳制品攝入,避免高脂高糖飲食刺激。規律進行散步、游泳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機體代謝狀態。日常需監測血糖、血壓等指標變化,術后患者應定期復查血清嗜鉻粒蛋白A水平評估復發風險。出現持續性腹瀉、心悸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進行奧曲肽掃描等專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