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癥通過規范治療多數患者可獲得顯著改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社會支持干預和生活方式調整。
1、藥物治療: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舍曲林、氟西汀等可調節腦內神經遞質平衡,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適用于難治性病例。藥物需持續使用4-6周起效,治療周期通常不少于6個月。用藥期間需定期復診評估療效和副作用,避免突然停藥引發戒斷反應。
2、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識別和修正負面思維模式,人際治療聚焦于改善社會關系功能。心理治療每周1-2次,持續12-20次可顯著降低復發率。治療過程中需建立穩固的醫患聯盟,配合家庭治療可提升整體效果。
3、物理治療:
改良電抽搐治療適用于伴自殺傾向或藥物無效患者,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改善抑郁情緒有明確效果。物理治療需在專業機構完成,治療前需完善心電圖、腦電圖等評估,治療期間配合藥物維持療效。
4、社會支持:
家庭成員的疾病知識教育和情感支持能降低患者病恥感,加入病友互助小組有助于建立社會連接。建議家屬參與治療計劃制定,學習非批判性溝通技巧,避免過度保護或指責等不當應對方式。
5、生活干預:
規律作息有助于穩定生物節律,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可促進內啡肽分泌。飲食方面增加深海魚類、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攝入。建立包含愉悅活動的日常安排,逐步恢復社會功能。
抑郁癥康復是螺旋式上升過程,建議保持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動,每周3-5次。飲食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和鎂元素,適量食用香蕉、菠菜等食物。建立規律的睡眠覺醒周期,避免晝夜節律紊亂。康復期可嘗試正念冥想等放松訓練,逐步恢復工作和社會活動時應設定合理預期。定期復診監測復發征兆,長期維持治療可顯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