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眉毛可能由生理性脫發、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異常、脂溢性皮炎、斑禿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脫發:
眉毛與頭發一樣存在自然生長周期,每日脫落5-10根屬于正常現象。毛囊進入休止期后,舊眉毛脫落為新眉毛生長騰出空間。過度清潔、頻繁修眉可能加速脫落,一般無需特殊處理,避免外力拉扯即可。
2、營養不良:
缺乏蛋白質、鐵、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會導致毛囊萎縮。長期節食或消化吸收障礙患者易出現眉毛稀疏,伴隨頭發干枯、指甲脆裂。需調整飲食結構,增加瘦肉、雞蛋、深綠色蔬菜攝入,必要時檢測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3、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常見眉毛外1/3脫落,與代謝減緩、毛囊活力下降有關。可能伴隨怕冷、體重增加、皮膚干燥等癥狀。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確診后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可能導致眉毛脆性增加而斷裂。
4、脂溢性皮炎:
眉部皮膚油脂分泌異常引發慢性炎癥,表現為紅斑、鱗屑伴眉毛脫落。與馬拉色菌過度增殖、皮膚屏障受損有關。局部可外用酮康唑洗劑控制真菌,避免使用含酒精的護膚品刺激患處。
5、斑禿:
自身免疫性疾病導致毛囊被攻擊,常突發圓形脫發斑塊,可累及眉毛。部分患者伴有指甲點狀凹陷,應激事件可能誘發。輕癥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廣泛脫發需口服免疫調節劑。
建議每日用維生素E油輕柔按摩眉部促進血液循環,避免使用含強效脫脂成分的潔面產品。外出時做好眉部防曬,佩戴帽子或使用物理防曬霜。若持續脫落超過1個月或伴隨其他癥狀,需進行甲狀腺功能、血清鐵蛋白、抗核抗體等檢測。斑禿患者可嘗試頭皮針灸聯合梅花針叩刺治療,需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焦慮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