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雖富含營養,但消化功能弱、乳糖不耐受、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肥胖人群不宜食用。酥油可能加重消化負擔、誘發乳糖不耐癥狀、增加血脂異常風險及促進體重增長。
1、消化功能弱:
酥油脂肪含量高達80%以上,需依賴膽汁和胰脂酶分解。慢性胃炎、膽囊切除術后或胰腺功能減退者消化能力下降,食用后易出現腹脹、腹瀉。建議選擇低脂乳制品如脫脂牛奶替代,必要時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消化酶制劑。
2、乳糖不耐受:
傳統酥油制作可能殘留微量乳糖。乳糖酶缺乏人群攝入后,未被分解的乳糖在腸道發酵產氣,引發腹痛、腸鳴。此類人群可選擇明確標注"無乳糖"的酥油產品,或改用椰子油等植物油脂。
3、心血管疾?。?/h3>
每100克酥油含飽和脂肪酸約60克,長期過量攝入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每日飽和脂肪酸攝入應低于總能量7%,相當于20克酥油即達上限。烹飪時可選用橄欖油、茶油等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
4、肥胖人群:
酥油熱量達900千卡/100克,是等量米飯的3倍。體重指數超過28者若每日額外攝入30克酥油,每月可能增重0.5公斤??刂企w重期間建議用希臘酸奶代替酥油制作藏式奶茶,既能保持風味又可減少2/3熱量攝入。
對于必須使用酥油的特殊飲食文化場景,建議控制單次食用量在10克以內,相當于1茶匙??纱钆涓呃w維食物如青稞餅延緩脂肪吸收,餐后適當進行快走等有氧運動促進代謝。存在基礎疾病者應定期監測血脂、血糖指標,出現持續消化不良或胸悶癥狀時需及時就醫評估。高原地區居民需注意酥油與維生素D的協同補充,避免因減少酥油攝入導致鈣吸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