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后瘙癢可通過冷敷、外用藥物、口服抗組胺藥、避免抓撓、局部護理等方式緩解。瘙癢主要由蚊蟲唾液中的蛋白質引發過敏反應所致。
1、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叮咬部位10-15分鐘,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組織胺釋放,快速緩解瘙癢和腫脹。冷敷時需用干凈布料包裹冰塊,避免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兒童皮膚嬌嫩,冷敷時間應縮短至5-8分鐘。
2、外用藥物:
局部涂抹含薄荷腦、樟腦的清涼藥膏如風油精,或使用弱效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爐甘石洗劑可通過收斂作用止癢,每日涂抹2-3次。避免將藥膏涂在破損皮膚上,孕婦及嬰幼兒用藥前需咨詢
3、口服藥物:
瘙癢嚴重時可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這類藥物不易引起嗜睡副作用。兒童需選擇適合劑型的口服液或顆粒,用藥劑量需嚴格遵醫囑。合并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4、避免抓撓:
抓撓會刺激肥大細胞釋放更多組織胺,形成"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指甲攜帶的細菌可能引發繼發感染,導致叮咬處化膿。兒童可佩戴棉質手套,成人可通過拍打周圍皮膚替代抓撓。
5、局部護理:
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可中和酸性蚊蟲唾液。修剪指甲保持清潔,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過敏體質者被叮咬后可能出現水皰,可用無菌針筒抽吸皰液后涂抹抗生素軟膏。
蚊蟲活躍季節建議穿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產品。保持居住環境干燥清潔,定期清理積水容器。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B1的糙米、燕麥等谷物,其代謝產物可通過汗液散發驅蚊氣味。瘙癢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發熱、淋巴腫大等癥狀需及時就醫,警惕蟲媒傳染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