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感冒通常會引起拉肚子,醫學上稱為病毒性胃腸炎,主要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和發熱。
1、病毒性胃腸炎:
腸胃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炎癥,常見病原體包括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這些病毒會破壞腸道黏膜,導致腸道吸收功能下降,水分無法被充分吸收,從而引發腹瀉。腹瀉通常表現為水樣便,可能伴隨腹痛和腹脹感。
2、腹瀉癥狀:
腸胃感冒引起的腹瀉多為急性發作,持續時間一般在3-7天。腹瀉程度因人而異,輕者每日3-5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嚴重腹瀉可能導致脫水,表現為口渴、尿量減少、皮膚彈性下降等癥狀,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3、伴隨癥狀:
除腹瀉外,腸胃感冒常伴有惡心嘔吐、低熱、全身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食欲減退和輕微頭痛。這些癥狀通常在病毒感染后1-2天內出現,整體病程約1周左右會逐漸緩解。
4、治療措施:
腸胃感冒以對癥治療為主,可服用蒙脫石散等腸道黏膜保護劑,配合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益生菌制劑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若出現持續高熱、血便或嚴重脫水,需及時就醫進行靜脈補液等治療。
5、預防傳播:
病毒性胃腸炎具有較強傳染性,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預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患者嘔吐物要及時消毒處理。患病期間應居家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防止病毒擴散。
腸胃感冒期間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推薦米粥、面條等低纖維食物,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溶液,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恢復期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如蒸蛋、魚肉等,幫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加重癥狀。若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嚴重脫水表現,應及時就醫檢查排除其他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