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MIA是微浸潤性腺癌的簡稱,屬于肺腺癌的早期亞型,指腫瘤細胞突破基底膜但浸潤范圍≤5毫米的局限性病變。
1、病理特征:
肺部MIA在顯微鏡下表現為腫瘤細胞沿肺泡壁生長,浸潤灶呈單個或多個離散分布。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貼壁樣生長模式為主的腫瘤結構,浸潤成分中可見腺泡或乳頭狀結構,間質纖維化程度較輕。免疫組化常顯示TTF-1和NapsinA陽性表達。
2、影像學表現:
CT檢查多表現為磨玻璃結節GGN伴實性成分,實性區域直徑通常<5毫米。結節邊緣可呈分葉狀或毛刺征,部分可見空泡征或胸膜牽拉。薄層CT重建有助于評估浸潤范圍,動態隨訪可觀察到結節緩慢增大或實性成分增加。
3、生物學行為:
肺部MIA具有較低惡性潛能,轉移風險不足1%。腫瘤細胞增殖指數Ki-67通常<10%,基因檢測常見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與浸潤性腺癌相比,MIA很少出現脈管侵犯或淋巴結轉移,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98%以上。
4、診斷標準:
確診需滿足三個核心條件:腫瘤最大徑≤3厘米、浸潤成分≤5毫米、無胸膜/血管/淋巴管侵犯。診斷依賴手術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穿刺活檢難以準確評估浸潤程度。需與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進行鑒別診斷。
5、治療原則:
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式,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即可達到根治效果,無需輔助化療。術中需行冰凍病理確認切緣陰性,對于多發性MIA可考慮亞肺葉切除聯合術中定位技術。術后建議每年低劑量CT隨訪監測。
肺部MIA患者術后應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A、C的深色蔬菜攝入。推薦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接觸煙草煙霧和廚房油煙。術后3個月需復查肺功能評估手術對呼吸功能的影響,長期隨訪中如出現持續性咳嗽、胸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心理方面可通過正念訓練緩解對癌癥復發的焦慮情緒,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支持。